01吴婷婷:困境中成长的体育小明星
吴婷婷,女,出生于1995年11月,程集中学学生。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谋生。她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被许多人称为“野孩子”。尽管她心里很委屈,但从没有流过泪,更没有对父母诉苦过半句。
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,爷爷奶奶年迈体弱,大部分时间还要到田地生产劳作,家务活及照顾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婷婷身上,童年的她俨然就是一个“小大人”。
刚上小学的她,每次放学回家后,一边要喂猪洗衣做家务,一边还要照顾弟弟。寒冷的冬天,她手上的皮肤都冻裂了,爷爷奶奶心疼不让她做。但看着严重哮喘的奶奶,行走不便的爷爷,她总是执拗地端着洗衣盆奔向池塘。她曾几次掉进池塘,幸亏好心的邻居把她拉起来。每次她总是悄悄地回家换上衣服,为的是不让爷爷奶奶看到后心里难过。
在困境中,吴婷婷逐渐懂得什么叫自强不息。她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保持优秀的同时,还展现出了竞技体育上的天赋。2008年,经过学校反复筛选,她代表汇口镇参加了全县中学生运动会,荣获所报项目第一名。同年,她又代表宿松县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运动会,并荣获市第六名的好成绩。2010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示范高中程集中学就读。同年10月,她代表程集中学再次参加县中学生运动会,在这次运动会中,她连破五项赛会记录,被组委会评定为“全县优秀运动员”。2011年上学期,她被评为程集中学“优秀学生”、市级“三好学生”。
困境中,吴婷婷总是告诉自己“不放弃、不畏惧”。她深深地认识到,作为一个农村的贫困学生,求学读书是唯一的出路。当别人放松闲聊的时候,她还在笔耕不辍;当同学灭灯休息的时候,她仍在挑灯苦读。有辛勤的耕耘,就有快乐的收获。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十名,一直是班主任眼中的典型教材,是同学们心中的杰出榜样。
02张晓风:坎途需自立 逆境更自强
张晓风,女,出生于2001年3月,程岭中小学生。父亲遭遇严重车祸,造成下肢瘫痪,基本丧失劳动能力。母亲带着大部分的赔偿款离家出走,至今未归。现靠年迈的爷爷奶奶供她和姐姐读书,家境十分贫寒。
由于爷爷奶奶身体不好,上学之际,张晓风尽力承担起家务活,她做饭、打扫、洗衣服……为了学会做饭,小手不知被烫了多少次,小小年纪的她正是靠这种身处逆境当自强的精神,挑起了繁重的家务担子。
在这个特殊家庭里成长的张晓风,是爷爷奶奶心中的乖宝贝。她有一颗洁白无暇、善良真诚的心。在爷爷的眼里,她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,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,自己的事情很少要家人操心,她知道,自己努力学习,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,是对爷爷奶奶和父亲最好的报答。
几年来,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,
张晓风不但成绩优异,从一年级至今一直担任班长,每学期都被评为“三好学生”,还擅长朗读、习作、绘图、唱歌,曾获校歌唱比赛一等奖,她的美术作品几乎每次都会贴上学校的宣传栏。“小作家、小主持人、小设计师、小歌唱家……”这些美名都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张晓风经常对自己和同学们说,“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荆棘与坎坷,但只要不怕困苦,自立自强,走过去,就会是充满光明的康庄大道”。
03谢熙彤:用磨难造就坚强
谢熙彤,女,出生于1997年10月,破凉初中807班学生。她是个“幸运”的孩子,苦难经常眷顾她。七、八年前父亲外出打工,一直没有回来,音讯全无;母亲因肝癌于2010年秋去逝,为给母亲治病,家中原来的房子都卖掉了,还欠下了大量的债务。日常生活靠亲友接济度过,爷爷身体好的时候也外出捡点破烂换钱。
母亲被受癌症疼痛煎熬的日子,谢熙彤既要照顾病重的母亲,又要管好比她小一岁半的弟弟,还得顾及自己的学习。每天晚自习回家,帮母亲擦洗干净,洗一家人换下来的衣服,检查弟弟的作业,做完这些再洗澡睡觉,往往这时都已经接近凌晨。尽管如此,她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而下滑。
母亲去世的那一晚,是她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夜。熙彤曾想,是不是母亲去世,对她是一种很好的选择,因为这样,她不必天天忍受那刺骨的疼痛,不用天天在医院里呆着,不用每天把药当饭吃,甚至不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姐弟俩生气。
母亲故去,父亲不负责任的离开,弟弟尚小,爷爷年迈,所有的一切,使得谢熙彤过早的承担了起家庭的重担。
生活的磨难,造就了坚强的她。学习中,她是同学学习的榜样,每学期都被评为“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等。课余时间,她经常阅读课外书籍,以拓宽自己的视野;学校组织的运动会、文艺表演赛、爱国卫生运动和植树绿化活动等,她都积极参加并表现优秀。
“挫折就是弱者眼中的大山,是强者眼中的沙粒,是懦弱者逃避的理由,是坚强奋斗者的阶梯”,谢熙彤总是这样告诫自己,“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。走过崎岖小路,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,穿过茫茫迷雾,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。不经历风雨,怎能见彩虹”!
04查路鹏:行走荆棘中 志当存高远
查路鹏,男,出生于1996年2月,高岭初中学生。一个地道的农村娃,一个与轮椅为伴的孩子。
他的降临,给贫穷的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喜悦,让全家人有了更多的期待。5岁前,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开心、快乐,因为有父母的呵护,有爷爷奶奶的宠爱。
然而,一切美好在他6岁时顷刻改变,让他年幼的心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。爸爸外出务工触电身亡,爱他的妈妈选择了改嫁,把他丢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。这时的爷爷奶奶已是老态龙钟,思想也变得糊涂不清。在他高烧不退、迷糊不醒时,两位老人还在祈祷天上的菩萨赐能给他以“甘露”,因为没有及时的送往医院,家里唯一的孩子(唯一的希望)再也站不起来了,年少的查路鹏从那以后只能无奈地坐在好心人送来的轮椅上,呆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,开始自己荆棘遍布的生活旅途……
到了上学的年龄,坐轮椅上学的他经常引来身边同学的围观和指点,他始终默默承受着。在学校里,上厕所成了他最大的苦恼,幸好同学
升到初中后,他开始学会了自理。开学第一天,他勇敢地、微笑着
有一句话说,“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,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”。查路鹏,他始终将这句话铭记在心。行走在荆棘丛生布的路上,查路鹏从未畏惧和低头,因为他志存高远、脚步坚定、笑对未来。
05黄哲峰:抗击病魔,泰然人生
黄哲峰,男,出生于1995年2月6日,实验中学学生。2008年查出患有“肾病综合症”。面对病魔,他毫不畏惧,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,将生命从死神的魔爪上夺回。
“无论走到哪里,无论有多大的困难,只要活着,便是最大的幸福。”这是黄哲峰经常念叨的话。在查出患有肾病综合症后,他不得不停止学业去北京治疗。随着病情的恶化,他几乎用遍了医院里所有医学仪器,身上插满了管子,每天要吃上百粒药,还要做各种化疗。躺在冰冷的病床上,看着天花板,只有眼睛能转动的他,陷入无边的沉思。他始终无法相信命运对他的不公,他以为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,梦醒后,他依旧是那个活泼健康的黄哲峰。
患病期间,他的母亲一直陪伴左右,为了他能早日康复而四处奔波,日夜操劳。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庞,他泪如雨下,心里有对母亲的一万个心疼,也有对自己命运的一万个叹息,他在心中默默的念着,不管病痛有多难熬,以后的日子有多艰辛,为了母亲,更为了自己,他也要咬牙挺过去!
昂贵的医疗费用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,只得四处借钱,家中已是一贫如洗,负债累累。但是面对儿子,黄哲峰的父母硬是咬牙坚持,黄哲峰心里明白,不管何时,不论他的病有多难治,只要有一丝希望,父母就不会放弃,既然如此,他就更不能放弃自己,要坚强的活下去。
现在,一切都过去了,他勇敢地度过了难关,日渐康复。经历过生死考验后,他感觉到生活中的小风小浪只是过眼云烟,面对困难,他一定能更加泰然处之。他常笑着对身边的人说:“这点小事,算什么!我可是连鬼门关都闯过的人,这点困难,挺一挺就过去了。”在他看来,生命就像鲜花一样美丽,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摧残,即使有太多的不公平,将你掩埋,只要敢于说“不”,困难终将变为坦途,快乐才是人生的主旋律。
06朱黄丽:含泪奔跑 做生活的强者
朱黄丽,女,出生于1996年4月,碎石初中学生。2008年10月5日,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父亲年仅39岁的生命。从此朱黄丽失去了同龄人的快乐,以往一家人幸福生活的画面时常充斥着她的头脑,心口上的伤疤一次次的结痂,又一次次的破裂,以往和父亲的点点滴滴终究变成了永久的回忆。
父亲就这样到了另外一个世界,庆幸的是她和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此而倒下,母亲只身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。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,加上为黄丽父亲治病花费的昂贵的医疗费,家中早已债台高筑,日子过得更加拮据。可是为了能让黄丽长大成才,妈妈仍坚持让她读书,尽一切努力给她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,宁愿自己省吃俭用、再苦再累也要让黄丽吃饱穿暖,把书念下去。
父亲去世那年她正在碎石初中上七年级,在她最无助的时候,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向黄丽伸出了援助之手。在学校领导、班主任、各位授课老师及全班同学们的关怀下,她逐渐找回了自信,她懂得了,人生在世,挫折在所难免,挫折并不可怕。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向所有的人证明:没有爸爸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差,甚至可以比别人学得更好,更优秀。于是,连父亲出殡那天她都没有落下课程,她将泪水深深的埋进心里,决定做一个自强的人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她努力拼搏,上课认真听讲,勤学勤思勤发问,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,最终从刚进初中的十五名升到班上第二名,现在早已是班上第一名了,并且每次月考都稳居全校第一。
在班上,她担任学习委员,曾获得“校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等多项荣誉。在家里,她总会在学习之余担负起许多繁重的家务,直到手掌磨破了皮,腰杆挺不直了都不会说一个累字!村里人见了,每每都会向她伸出大拇指。
朱黄丽一直深信: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,而是含泪奔跑的人!
07石桦林:笑对逆境 执着飞翔
石桦林,男,出生于2001年1月,凉亭中小学生。父亲体弱多病,奶奶患有高血压,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。2007年,母亲因病去世。母亲的离去让六岁的石桦林无法接受这个残酷而冰冷的现实,他孤独地徘徊在生活的边缘,整天魂不守舍,生活失去了方向。一切关于母亲的回忆在他的脑中不时地回放,回想与母亲度过的美好时光,对石桦林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。
生活还要继续,年少的他不忍心父亲为他担心,母亲那句“你要和爸爸一起好好活着”的临终遗言,在他脑子里经常闪现。“难道连母亲的这点要求也做不到吗?”,石桦林这样问自己。于是,一段时间过后,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突然变得成熟了,冷静了,懂事了。他主动地承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,还自学会了种菜,即使手上磨起了茧子他也不停歇。为了减轻父亲的精神压力,他还时常安慰父亲要坚强。虽然在背地里他偷偷地哭过不知多少回,可他从不在父亲面前流泪,生怕勾起父亲伤心的回忆。
艰苦的条件、繁重的家务并没有打消他学习的信心和劲头,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;从三年级开始,一直担任班长的他,为扎扎实实地做好班上的纪律、学习、卫生、板报等工作,他总是积极主动地为老师出谋划策,帮着组织、协调。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,在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下,石桦林先后获得过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、“优秀课代表”、“优秀少先队员”等光荣称号。
对未来的追求,对知识的渴望,促使年少的石桦林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,勇敢地面对挑战挫折,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做好每一件事情。因为他坚信: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困境,唯有坚持才能得到进步。道路虽然坎坷,但他有足够的勇气,执着地在逆境中飞翔。
08王丹:困境中成长 挫折中自强
王丹,女,出生于2000年8月,实验小学学生。曾经的她,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娇生惯养的独生女。然而,2007年,家中突遭变故,父亲因病去世,家里一度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。家庭的重担也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。为了一家人的生计,王丹的母亲学起了渔网编织。
由于这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,幼小的王丹根本无法接受失去父亲的现实,变得沉默寡言,不愿与人接触。后来,在看到母亲起早贪黑的编渔网,干农活,一双手上尽是磨出的血泡和老茧时,她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,为了过世的父亲,为了日夜操劳的母亲,她要走出悲痛,变得更加坚强,更加自立。从那以后,王丹真正长大了,她主动分担起了家庭的责任,成了人人夸赞的“小大人”。
在家里,王丹是一位孝顺懂事、乖巧勤快的好女儿。她虽然来自单亲家庭,家中只靠母亲一人编渔网打工度日,家境十分困难,但她非常孝顺懂事。她从不羡慕其他同学穿了漂亮衣服,从不向母亲要零用钱。每天放学,她很少与同学嬉戏,而是回到家中主动分担家务,做饭、洗衣服、扫地;母亲累了,她会倒上一杯水,唱上一首歌,让母亲感到舒心和快乐。
在学校,王丹是一位学习刻苦,积极向上的好学生。她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,积极参加校内外文艺活动,多次获得一等奖。凭借着出色表现,成功当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,并多次获得“优秀少先队干部”、“优秀少先队员”、“学习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
世事多变,人生难免有苦难。懦弱的人害怕苦难,常常被苦难压垮,只有坚强的人才会正视苦难,把苦难视为财富,好好利用。因此,她坚信,通过她不懈的努力,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将转变成有幸。家庭的不幸,母亲的艰辛将成为她不竭的动力,她立志要成为一个坚强的、有所作为的人。
09余柬隶:风雨何足惧 花香蝶自来
余柬隶,女,出生于2000年6月,长铺松塘小学学生。在她7岁那年,父亲因病去世,撇下了她和怀有身孕的妈妈。
父亲的去世对年幼的她和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,但是年幼的余柬隶在安葬好父亲后,抹去泪水抱住母亲说,“妈妈,爸爸不在了,以后我会照顾你的!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。
从那以后,余柬隶就成了家中的“小当家”,她用稚嫩的肩膀与母亲一道撑起破碎的家庭。弟弟的降临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,一家三口的生计只能依靠母亲在服装厂打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。
为了多挣点钱,母亲每天早出晚归,余柬隶就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——洗衣做饭,喂猪喂鸡,照顾弟弟,中午放学后还要跑到工厂给母亲送饭。每逢周末,她便和母亲去厂里剪线头、钉纽扣,母亲怕耽误她的学习不让她去,可她坚决不肯,还保证说绝不影响学习。每天晚上哄完弟弟睡下后,她便专心致志地写起作业,同时等待上夜班的母亲归来。每次与旁人谈起女儿,母亲总是抑制不住流出的泪水,说孩子太懂事了,懂事得让人心疼。
在学校里,虚心好学的她各科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茅。她爱好广泛,特别喜欢参加跳舞、绘画、唱歌等文娱活动,连年被评为“五好学生”、“学习标兵”、“文明之星”等。
余柬隶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,看到同学有困难,她总会尽力帮助。她班上有位女同学父母离异,被判给了父亲。父亲重新组织家庭后,这个孩子就和奶奶一起生活,性格也变得内向、忧郁。发现情况后,余柬隶主动为这位同学进行心理疏导,经常邀她带到自己家去住,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她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。在她的鼓舞帮助下,这位同学变得开朗起来,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“鸿沟算什么,坎坷算什么,走过去了,头上依然是蓝天,脚下依然是大地”,余柬隶说,“风雨不足惧,花香蝶自来”。她决心用知识改变境遇,用勇敢战胜磨难,用最好的自己去迎接最美的明天。
10夏蕾:夏日风雨疾 池中蕾更娇
夏蕾,女,出生于1999年8月,五里初中学生。酷爱运动的她,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。然而,2007年的一场车祸,令她的左腿粉碎性、开放性骨折,梦想也随之瞬间破灭!夏蕾的家庭本不富裕,可是为了能医治好女儿,父母硬是带着她辗转于安徽、湖北、上海、北京等地求医问诊,经过多次手术情况才有所好转,终于可以拄拐行走了。
事故发生后,她并没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倒,而是变得比以前更加坚强。在住院治疗期间,她从未放弃过学习,而且强烈要求不休学。她以超出年龄的毅力和意志,克服了种种困难,在病床上自学完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全部课程,小学毕业会考时,她的考试成绩位居班级第三,令老师和同学们无比惊讶。初中时,她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校园,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、刻苦思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各科成绩均居全年级前三。在她的努力拼搏下,她获得过校级英语知识竞赛“一等奖”、数学知识竞赛“二等奖”,校级书法比赛“二等奖”、歌咏比赛“三等奖”等一系列金灿灿的荣誉。
虽然行动不便,但只要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同学,她都会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,帮他们解决学习、生活上的各种困难。她的乐观向上、热心善良赢得了同学的尊重
一次交通事故,导致了她终生残疾,但她身残志不残。她对朋友说,“不论你在哪,不论你的境况如何,你的遭遇有多么不幸,生活的美丽并不会消失,它一直在你心里。只要你肯用心,你一定能看到、感受到生活中仍然有许多美好的存在”。
在夏蕾看来,身体的残疾不是博得同情的资本,自强自立才是最重要的。生活的逆境让她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思考、多了一份坚强,更多了一份成熟。她从未抱怨过命运,有的只是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恩,有的只是战胜困境、收获成长的喜悦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